2024年8月29日,“黄河中游河套灌区复杂河湖体系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组委托第三方非营利性质学术团体-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在南京组织专家对项目“黄河中游河套灌区复杂河湖体系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南京师范大学王国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刘金娥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杨燕研究员、南京大学陆应诚教授和内蒙古大学梁雪芳教授组成了评价专家组,王国祥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项目组共计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龚伊主持。
会上,项目负责人分别就研究背景与总体思路、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技术先进性和效益与推广应用等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听取了成果汇报,查验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技术1:河套灌区河湖关键环境参数遥感解译技术。该技术针对黄河河套灌区面源污染严重、乌梁素海藻华暴发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该研究区的河湖水系提取、水环境关键参数反演和水生植被群落遥感提取等技术,集成构建了“河套灌区河湖关键环境参数遥感解译技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并生产了河套灌区河湖关键环境参数的长时序数据集(1986-2023年),显著提升了河套灌区水生态系统关键环境参数的卫星监测能力。
技术2:乌梁素海入湖口风光能互补曝气和生态浮床强化净化技术。该技术针对乌梁素海湖区水量缩减,入湖外源污染负荷高、削减难的问题,利用河套灌区风能和光能资源优势,集成风光能互补曝气与生态浮床组合/廊道式植物拦截墙的强化净化技术,优化水力调控与分配,增强系统的净化能力,改善湿地处理系统的性能;针对河套灌区冰封期长、气温低,传统塑料浮床使用时冬季冻胀损坏、使用年限低的缺陷,优选抗寒挺水植物和抗冷冻复合纤维材料,构建基于复合纤维材料抗冷冻生态浮床;复合纤维材料集成微生物、植物共同作用,在风光能互补曝气系统作用下,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水质净化效果。
技术3:湖泊渔业资源修复与生物调控技术。该技术针对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和渔业资源衰退现状,筛选和优化鱼类生境营造、滤食性水生生物强化控藻及渔业功能区划等技术,结合渔业生态容量评估与生态调控规划制定,集成“湖泊渔业资源修复与生物调控技术”。该技术有利于乌梁素海鱼类种群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高,实现了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的提升。
技术4:乌梁素海底泥内源磷释放原位覆盖控制技术。该技术面向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国家和地方需求,开展了以“环境功能材料改性优化-底泥内源磷释放控制”为主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通过连续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提升了基础环境材料的磷吸附和持留能力,获得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原位覆盖控磷材料,并在乌梁素海开展了技术验证与示范,该技术在湖泊内源磷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5:乌梁素海底质疏浚深度综合评判技术。该技术面向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国家和地方需求,开展了以“湖泊底泥污染多维度诊断-底泥内源污染潜力和释放风险评估-底泥疏浚深度判定”为主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了乌梁素海底泥内源污染的主要过程与机制,明确了内源污染释放潜力并理清了乌梁素海底泥内源污染与上覆水氮磷营养盐间的源汇关系,为该湖底泥疏浚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专家组一致认为以上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对本项目出具了关键技术成果评价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