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组织进行成果评价的项目成果“沿海滩涂生物动力地貌演变机制及盐沼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获得2022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由河海大学牵头,合作单位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要完成人为周曾、李欢、葛振鸣、陈一宁、罗锋、曹浩冰、龚政、徐凡、张长宽。
项目组面向海岸带保护修复国家需求,聚焦沿海滩涂演变机制及盐沼生态修复技术, 在8项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以及20余项行业应用项目支持下,通过持续性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新了滩涂空天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发展了生物动力地貌演变理论与模拟技术,构建了盐沼植被长效保护与修复技术模式,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
创新了基于遥感含水量的滩涂地形反演技术,百公里大范围地形监测精度优于20cm;突破了滩涂盐沼前缘地形、潮沟宽深、簇团半径等多参数的厘米级无人机观测技术瓶颈,首次解析了潮沟基于幂次关系的稳定形态;研发了滩涂自动升降观测系统与同步观测阵列,攻克了植被影响下滩涂水沙动力参数同步获取难题。
-
厘清了盐沼定植扩散完整生活史的关键生态过程,识别了影响盐沼幼苗定植扩散的主控因子;研发了耦合植被动力地貌互馈机制的数值模型,降低滩涂中长期演变模拟误差,提升了盐沼时空动态模拟精度;提出了基于输沙率及其梯度为判据的四种地貌平衡态类型,发展了地貌平衡态理论。
-
研发了基于“力量平衡”原理的盐沼生态修复技术,提升土著盐沼种群密度3倍以上;创新了基于"机会窗口"研判的盐沼适宜性生境选择技术,盐沼幼苗存活率提升至60%,构建了盐沼长效保护修复技术模式,累计修复盐沼湿地面积近1万亩,节省成本超1亿元。
相关研究成果推动了学科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滩涂盐沼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助力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申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